在常熟市海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長江基地,一臺定制的覆膜插秧機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著。水稻機械覆膜插秧技術實現了水稻機械覆膜、插秧一次性作業,覆膜后無需噴施除草劑,可以達到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效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農業農村部把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術列為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今年,我們準備在有機水稻種植基地試用60畝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減少化學農藥和殘膜污染的同時增加產量,守護百姓‘餐桌上的安全’的同時也讓‘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稱號更有含金量。”海明農業的董事長顧海明介紹說。
為減少農業廢棄物造成的農業環境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常熟從2018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廢棄農藥包裝物統一回收集中處理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
廢棄農藥包裝物統一回收由市農藥集中配送企業——常熟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下屬60多個農藥配送站點進行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工作。2018年各回收點共回各類型農藥廢棄包裝物合計1022萬只,作為危險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理104噸,共兌付農民回收金182.2萬元。回收工作實施以來,有效降低河湖溝渠農藥殘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去年,常熟市董浜鎮開展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積累了良好的工作經驗。今年,全市設立32個“廢舊農膜回收定點單位”,建立以農業生產主體負責歸集、政府主導(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的廢舊地膜回收處置體系,全面實施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目標到2020年確保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0%。通過強化宣傳發動與組織實施,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回收點共回收廢舊地膜91.16噸,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農膜回收利用工作以來,常熟市不斷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示范力度,廢舊農膜的可再生循環利用體系已初步建立,可降解地膜的試驗推廣正逐步推進。本次有機水稻移栽使用的為全生物降解地膜,60天后開始逐步降解,最終分解后產生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質,分解物都將被植物吸收。全生物降解地膜與普通地膜相比,優勢明顯:一是節水節肥,有機水稻覆膜栽培能夠提高稻田肥料的轉化率和利用率,降低土壤養分的流失,利于保肥保水。二是增溫增產,有機水稻覆膜能夠提高稻田地溫,為水稻生長提供有利條件,促進水稻品質提升和產量增加。三是生態環保,有機水稻覆膜栽培能夠有效阻止雜草萌發、生長,減少除草劑的使用,可降解地膜栽培與塑料薄膜對比,克服了地膜殘留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信息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